『每週工作一小時,也不算失業』真是夠聳動的標題,仔細看一下新聞的內容,沒錯,這就是目前的政府會做的事,什麼事呢?當然就是文字遊戲與數字遊戲了!

昨天晚上看了好久沒看的大話新聞,其實也沒看多久,大概就看了一位來賓講了一段話。那個好像是以前都上2100的女士,他針對目前『自我感覺良好』的劉內閣說失業率在控制中的說法提出反駁,他是針對所謂的四小龍的失業率來進行比較,台灣在他所提的數據是叫我第一名。相對於本則新聞,透過如此精心修飾的數據都還是第一名,那真的很難想像實際的情況是如何了!

還記的年初的無薪假嗎?在勞委會的默許之下,幾乎大部分的『科技大廠』都紛紛『響應』無薪假這個概念與作法,畢竟~『無薪假』不會影響到『失業率』。再往另外一方面想,這些『科技大廠』的員工,其實收入已經算是相對於其他產業好很多了。那實際上真的失業的那些族群呢?不好意思!這些族群沒有『高科技』的光環,也沒有『廣泛』的人際關係,或許也不會運用『媒體』,所以頂多會有某些新聞台做點『關懷社會』系列報導,才會報導這些社會的黑暗面吧!

日前和與我配合的廠商聊天時,他表示他家的『公司』就是『工會』,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以『組織』工會為職業的,他說很多人其實沒有正式的工作,但是要擁有勞保或X保,所以就加入工會來投保。他並表示『工會』是一個很棒的工作,因為可以得到政府的補助,還有你要加入工會,總是得交點『會費』吧!其實收入還蠻不錯的!他表示他家組織的工會有好幾個,會員數也頗多,其實在選舉期間也頗受參選者『青睞』的。

有點離題了,不過很顯然的,如果以『很多根本就沒有工作,只是想要繼續掛在職業工會投保,享有最基本的社會福利』這個行為模式,那台灣的失業率統計方式絕對是失真的!

我們的政府如果繼續用這種『學院派』的方式去看及處理我們的經濟數據,除了可以『自我感覺良好』之外,對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有什麼幫助呢?看來似乎沒有吧!

每週工作1小時 也不算失業
更新日期:2009/07/15 04:09 就業型態轉變 看失業率已不準

〔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〕畢業季正式展開、馬政府全力搶救失業率。不過,失業率似乎無法反映真實失業狀況!統計顯示,去年九月金融海嘯造成大量失業潮後,雖然失業人口增加十七萬三千人,但投保勞保的企業受僱勞工卻減少近二十七萬人

專家認為,台灣勞工的就業型態已經起了變化,面對險峻的就業市場,多數勞工轉入非典型就業,金融海嘯後就業型態的遷移,實際狀況遠比單純「失業率」所呈現的數據嚴重許多。

究竟這些不再由公司代為投保的勞工,去了哪裡?分析顯示,同一段期間內,職業工會投保人口以及公部門投保人口都顯著增加。其中職業工會投保人數,在金融海嘯後 就成長超過十六萬人,公部門投保人數也增加四萬多人。

工會投保大增 表示很多人打零工

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秘書長孫友聯說,職業工會投保人數大量增加,象徵很多失業勞工難以找到正式聘僱工作。可能只好隨便擺個小攤、開個計程車,「從這兩年創業人數大幅增加可以看出」。

更糟的是,從他接觸基層勞工發現,其中有很多根本就沒有工作,只是想要繼續掛在職業工會投保,享有最基本的社會福利

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分析,職業工會很多投保人都是在小型服務業工作,不但工作沒保障,且工時可能也很低,一週去美容院打幾個小時工,就可以加保

短期就業 根本不算創造新工作

此外,公部門投保劇增,主要是「短期就業」方案所致。不論是哪一種,都顯示在這段時間內,非典型就業大幅增加。在失業率上升之外,這個問題更值得政府重視,也顯示過去這一段時間內,政府根本沒有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。

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,我國政府使用的調查方式雖然國際通用,但在這個調查當中,一個星期就算只工作一個小時也不算失業,一天就算只賺一百也算有工作。如此背景下所呈現的失業率,其實更需要看到數字底層的就業內容。

他強調要真正看清楚當前失業現象:「不是看失業率,而是要看台灣失業的狀況,弱勢失業的狀況。」

他認為,從勞保投保情況的變動,或是長期失業者人數增加,都可以看到轉到非正式部門人數在大幅增加,低度就業者大幅增加,整個就業結構在改變。這些資料我國政府部門都沒有主動發佈,沒有讓老百姓了解其中的意涵,也讓失業率只成了粉飾太平的數字遊戲,不能反映真正失業情況

勞委會副主委潘世偉表示,勞動結構的變更型態確實值得思考,也需要進一步觀察,會進一步注意在制度方面,有哪些地方可以對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i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