臉皮厚也不過如此吧!

1371372120-2924387798_m.jpg

禮讓國會副院長 促進朝野團結

文/陳長文(法學教授、律師)

立法院開議在即,各界關注立法院正副院長人選的同時,也關心民進黨在選前「不會整碗捧走」的承諾。

例如,1月22日蘋果日報社論認為美國新任總統上任百日「即時行動、實踐政見」的經驗值得效法,提醒「蔡的第一炮就在立院,要表現的有效能、有高度、有胸襟氣魄」,倡議促成立法院正副院長由不同政黨出任。隨著立院即將開議,26日蘋日社論再以〈蔡英文趕快覺悟〉緊促呼籲「蔡若真的推動大聯合政府,將國民黨及藍營的聲音放進去,執政阻力當然會小很多。」以免國會重陷對立焦土。

據報導,民進黨黃偉哲等新屆立委受訪時皆開放表示,「非同黨籍的副院長人選」可以討論。然而,民進黨至今未曾正式回應。不知黨內是否曾正視此議?

回顧過去,除了第六屆國會由親民黨立委出任副院長,國民黨向來全攬正副院長寶座;因此當國會首次政黨輪替,民進黨席次過半時,被要求禮讓少數黨,黨內人士難免覺得「委屈」。但若民進黨能以退為進、有容乃大,豈不是能夠在往後國會改革的齟齬之處,取得更好的斡旋空間?也宣示大聯合執政的誠意。

長遠來看,民進黨承諾建構「新政治」改革國會,自當從制度面思考。如筆者1月23日投書聯合報〈國會改革 從正副院長選舉做起〉所提,德國聯邦議會及日本眾議院,正副議長多由不同黨籍出任;對我國來說,一來也許有利國會生態朝多元民主健康發展,二來副院長角色也許更有發揮空間。

如今,民進黨已協調出蘇嘉全角逐院長,在民意對國會改革的迫切期待下,蘇將成為什麼樣的立法院長?有媒體記者分析兩種可能,一是「虛位」議長,落實議長中立化,但議事運作、法案協調仍落在黨團總召這大黨鞭(可能為柯建銘)身上,二是成為執行蔡英文意志的「權力代理人」,讓「國會議長中立化」和「黨團自主」淪為惑眾口號。這兩種可能都有其副作用,就算非民進黨或蔡英文的初衷本意,然而在權力滋味考驗人性的過程中,其副作用卻很可能浮現並擴大失控,民進黨別輕忽2000年首次執政的痛苦教訓。若副院長由不同政黨出任,多少能發揮權力防腐劑作用,讓人民對多元代議政治恢復更多的期待。

目前確定角逐副院長的立委只有兩位,民進黨的蔡其昌、國民黨團所提名的曾銘宗;若民進黨願意禮讓以奠定國會良例,曾銘宗是唯一的不同黨派人選。曾銘宗雖是第一次任立委,但一來行政經驗豐富,金管會主委任內,致力金融機構整併以提升產業效率、活絡並健全資本市場體質與機能、處理不良保險業者、為金融業打亞洲盃布局,務實與溝通能力頗獲好評;若出任副院長,對於財經政策未竟全功之處,可從立法端敦促國會重視並改善。二來出身技術官僚、黨政色彩較淡,應是各黨能接受的人選,也能嘗試從立院運作中摸索、善用副院長一職的功能性角色,並避免埋下不同黨籍正副院長在政治上對抗的隱憂。總體評估,此作法應有利我國民主發展。

要如何成為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,做到「謙卑、謙卑、再謙卑」,「禮讓在野黨人選出任副院長」或是民進黨不宜錯過的一著好棋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is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